觸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具有透光區(qū)以及設置在透光區(qū)至少一側的周邊區(qū)。觸控面板包括多個觸控部、至少一周邊觸控部、多個接墊、多條第一走線以及至少一第二走線。觸控部位于透光區(qū)中,而周邊觸控部及接墊位于周邊區(qū)中。觸控部通過第一走線與接墊電性連接。周邊觸控部通過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線與至少一接墊電性連接,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線與至少一第一走線電性連接到同一個接墊。
【專利說明】觸控面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面板,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觸控面板。
【背景技術】
[0002]在這凡事講求便利與效率的時代,智能終端產(chǎn)品在裝飾區(qū)域大多設置有熱鍵(hotkey,或稱作快捷鍵),以讓使用者在按下熱鍵后能夠迅速開啟并執(zhí)行所需要的功能(例如編寫短信、查詢通話記錄或往返首頁等),從而縮短搜尋及開啟功能所需耗費的時間,并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0003]然而,在操作智能終端產(chǎn)品時,需要在觸控面板上進行大量觸碰、滑動等操作動作,以執(zhí)行或操控手機中的各項功能,因此容易有誤觸快捷鍵或熱鍵的可能性,以致于錯誤執(zhí)行不必要的功能,而造成使用者在使用時的不便性。
[0004]再者,由于前述熱鍵的設置,因此必須要增加熱鍵的走線布設,相對的增加了電路板(如軟性電路板)的成本,又為了達到熱鍵的控制目的,也必須增加控制電路的控制復雜度與成本。據(jù)此,如何降低因熱鍵的設置而造成誤動作,以及降低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成本,實為當前研發(fā)人員亟欲解決的問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可有效地降低因熱鍵的設置而造成誤動作,并降低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成本。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觸控面板具有透光區(qū)以及設置在透光區(qū)至少一側的周邊區(qū)。觸控面板包括多個觸控部、周邊觸控部、多個接墊、多條第一走線以及至少一第二走線。觸控部位于透光區(qū)中,而周邊觸控部及接墊位于周邊區(qū)中。觸控部通過第一走線與接墊電性連接。周邊觸控部通過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線與至少一接墊電性連接,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線與至少一第一走線電性連接到同一個接墊。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線連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線,以通過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線與接墊電性連接。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走線的數(shù)量為多條,且觸控面板還包括至少一輔助觸控部,位于周邊區(qū)中,并位于周邊觸控部旁,周邊觸控部以及輔助觸控部通過第二走線與接墊電性連接。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接墊電性連接電路板,以供設置在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或芯片提供或接收與觸控部、周邊觸控部以及輔助觸控部的驅動感測信號。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周邊觸控部包括周邊第一電極以及周邊第二電極,輔助觸控部包括輔助第一電極以及輔助第二電極,且觸控部包括多個觸控第一電極以及多個電性絕緣于觸控第一電極的觸控第二電極。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第一電極為驅動電極,而觸控第二電極為感測電極。[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第一電極為感測電極,而觸控第二電極為驅動電極。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還包括基板,且周邊觸控部、輔助觸控部以及觸控部位于基板的同一側。
[001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還包括基板,且基板具有第一側以及一與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周邊第一電極、輔助第一電極以及觸控第一電極位于第一側,且周邊第二電極、輔助第二電極以及觸控第二電極位于第二側。
[001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周邊第二電極以及輔助第二電極通過第二走線而與對應的觸控第二電極共用接墊。
[001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周邊第一電極與輔助第一電極的其中一者通過第二走線而與其中一個觸控第一電極共用對應的接墊。
[001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與周邊第一電極及輔助第一電極的其中一者共用接墊的觸控第一電極位于透光區(qū)中遠離周邊觸控部及輔助觸控部的一側。
[001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周邊第一電極通過第二走線而與輔助第一電極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
[001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周邊第一電極通過第二走線而與輔助第一電極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且周邊第一電極以及輔助第一電極電性獨立于觸控第一電極。
[002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走線、輔助第一電極以及周邊第一電極分別具有多個狹縫。
[002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輔助觸控部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周邊觸控部位于相鄰兩個輔助觸控部之間。
[002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輔助觸控部由一輔助電極所構成,周邊觸控部由一周邊電極所構成,且連接于輔助觸控部以及周邊觸控部的第二走線連接于第一走線,以通過第一走線與接墊電性連接。
[0023]基于上述,本實用新型的觸控面板在周邊區(qū)設置有輔助觸控部以協(xié)助判斷周邊觸控部(熱鍵)是否被誤觸,并且在判定為誤觸時關閉熱鍵的預設功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觸控面板可有效地降低因熱鍵的設置而造成誤動作的情況,從而能夠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使觸控部與輔助觸控部及/或周邊觸控部共線,以降低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成本。
[0024]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A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
[0026]圖1B及圖1C分別為圖1A中區(qū)域BI及區(qū)域B2的放大示意圖;
[0027]圖1D為圖1C中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
[0028]圖2A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
[0029]圖2B為圖1A中區(qū)域BI的放大示意圖;
[0030]圖3A及圖3B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0031]附圖標記說明:
[0032]100、200:觸控面板;
[0033]110:基板;
[0034]TS:觸控部;
[0035]TSl:觸控第一電極;
[0036]TS2:觸控第二電極;
[0037]Pl:第一電極墊;
[0038]P2:第二電極墊;
[0039]L1、L2:連接線;
[0040]PTS:周邊觸控部;
[0041]PTSl:周邊第一電極;
[0042]PTS2:周邊第二電極;
[0043]ATS、ATSa、ATSb:輔助觸控部;
[0044]ATSaUATSbl:輔助第一電極;
[0045]ATSa2、ATSb2:輔助第二 電極;
[0046]P:接墊;
[0047]Wl:第一走線;
[0048]W2:第二走線;
[0049]Al:透光區(qū);
[0050]A2:周邊區(qū);
[0051]B1、B2:區(qū)域;
[0052]Dl:第一方向;
[0053]D2:第二方向;
[0054]d:最大距離;
[0055]X:交會處;
[0056]1:交錯處;
[0057]IN:絕緣圖案;
[0058]01、02、03:開口;
[0059]S:狹縫;
[0060]A-A’:剖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61]圖1A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圖1B及圖1C分別為圖1A中區(qū)域BI及區(qū)域B2的放大示意圖,而圖1D為圖1C中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A至圖1D,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包括多個觸控部TS、周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多個接墊P、多條第一走線Wl以及多條第二走線W2。此外,觸控面板100例如進一步包括基板110?;?10具有透光區(qū)Al以及設置在透光區(qū)Al至少一側的周邊區(qū)A2。在本實施例中,周邊區(qū)A2例如是設置在透光區(qū)Al的四周,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此夕卜,觸控部TS、周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接墊P、第一走線Wl以及第二走線W2例如設置在基板110的同一側,其中觸控部TS位于透光區(qū)Al中,而周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及接墊P位于周邊區(qū)A2中。此外,觸控部TS通過第一走線Wl與接墊P電性連接,而周邊觸控部PTS及輔助觸控部ATS分別通過第二走線W2與接墊P電性連接。
[0062]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觸控部TS包括多個彼此電性絕緣的觸控第一電極TSl以及多個彼此電性絕緣的觸控第二電極TS2,其中觸控第一電極TSl電性絕緣于觸控第二電極TS2,且觸控第一電極TSl與觸控第二電極TS2分別通過第一走線Wl與對應的接墊P電性連接,而該些接墊P可電性連接一電路板(例如軟性電路板,F(xiàn)PC),以供設置在電路板上的一控制電路或一芯片提供或接收觸控部TS、周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相關的驅動感測信號。
[0063]在本實施例中,觸控第一電極TSl例如作為透光區(qū)Al中的驅動電極,而觸控第二電極TS2例如作為透光區(qū)Al中的感測電極。進一步而言,各觸控第一電極TSl例如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墊Pl以及多條連接線LI,且各連接線LI將相鄰兩個第一電極墊Pl沿第一方向Dl串接。各觸控第二電極TS2例如包括多個第二電極墊P2以及多條連接線L2,且各連接線L2將相鄰兩個第二電極墊P2沿第二方向D2串接,其中連接線L2與連接線LI彼此交錯且通過整層介電層或是局部區(qū)塊的介電層使連接線L2與連接線LI相互電性絕緣,且第二方向D2例如是垂直于第一方向Dl,但不限于此。
[0064]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觸控第一電極TSl以及觸控第二電極TS2雖舉例如上,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觸控第一電極TSl也可作為透光區(qū)Al中的感測電極,而觸控第二電極TS2也可作為透光區(qū)Al中的驅動電極,以進行互容式驅動。又或者,觸控第一電極TSl及觸控第二電極TS2也可以個別獨自擔任驅動/感測電極,以進行自容式驅動。此外,觸控第一電極TSl以及觸控第二電極TS2的形狀、排列方式以及分布可視設計需求而定,并不限定在本實用新型圖示所提及的菱形及其排列方式。
[0065]另外,觸控第一電極TSl以及觸控第二電極TS2的材質(zhì)可以是透明導電材料或金屬網(wǎng)格(metal mesh),其中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是金屬氧化物,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銦鍺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疊層。
[0066]周邊觸控部PTS以及輔助觸控部ATS位于透光區(qū)Al的同一側,其中周邊觸控部PTS例如作為前述的熱鍵,而輔助觸控部ATS則例如是用以協(xié)助判斷周邊觸控部PTS是否被誤觸,并在判定為誤觸時關閉周邊觸控部PTS的預設功能。舉例而言,觸控面板100可以設定為在輔助觸控部ATS被按壓或觸動的情況下,關閉周邊觸控部PTS對應的預設功能?;蛘撸部梢栽O定是輔助觸控部ATS相較于周邊觸控部PTS有較高的優(yōu)先權。也就是在周邊觸控部PTS與輔助觸控部ATS被同時按壓的情況下,觸控面板100會優(yōu)先執(zhí)行輔助觸控部ATS的功能而不執(zhí)行周邊觸控部PTS的預設功能。因此,本實施例可通過將輔助觸控部ATS鄰近設置于輔助觸控部ATS旁,以協(xié)助判斷周邊觸控部PTS是否被誤觸。
[0067]在本實施例中,輔助觸控部ATS的數(shù)量例如為多個(包括輔助觸控部ATSa及輔助觸控部ATSb),且周邊觸控部PTS位于相鄰兩個輔助觸控部ATSa、ATSb之間。須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不用以限定周邊觸控部PTS與輔助觸控部ATS的數(shù)量與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周邊觸控部PTS與輔助觸控部ATS的數(shù)量也可以是一對一,或是多對一。
[0068]此外,本實施例的周邊觸控部PTS例如包括周邊第一電極PTSl以及周邊第二電極PTS2,其中周邊第一電極PTSl以及周邊第二電極PTS2可以執(zhí)行互容式驅動,同樣地,輔助觸控部ATSa例如包括輔助第一電極ATSal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a2,而輔助觸控部ATSb例如包括輔助第一電極ATSbl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其中輔助第一電極ATSbl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也可以執(zhí)行互容式驅動。在本實施例中,周邊第一電極PTSl以及輔助第一電極ATSal、ATSbl例如作為周邊區(qū)A2中的驅動電極,而周邊第二電極PTS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例如作為周邊區(qū)A2中的感測電極。此外,周邊第一電極PTSl以及輔助第一電極ATSbl彼此連接,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
[0069]圖2A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圖2B為圖1A中區(qū)域BI的放大示意圖。如圖2A及圖2B所示,周邊觸控部PTS例如也可以僅包括周邊第二電極PTS2,以執(zhí)行自容式驅動。同樣地,輔助觸控部ATSa例如也可以僅包括輔助第二電極ATSa2,而輔助觸控部ATSb例如包括輔助第二電極ATSb2以執(zhí)行自容式驅動。
[0070]請再參照圖1A及圖1B,周邊第一電極PTS1、周邊第二電極PTS2、輔助第一電極ATSal、輔助第二電極ATSa2、輔助第一電極ATSbl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通過第二走線W2與對應的接墊P電性連接,其中至少一第二走線W2與至少一第一走線Wl電性連接到同一個接墊P。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線W2例如是連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線Wl,以通過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線Wl與接墊P電性連接。
[0071 ] 詳細而言,各第二走線W2具有相對兩端,其中一端連接位于周邊區(qū)A2內(nèi)的這些電極PTSl、PTS2、ATSal、ATSa2、ATSbl以及ATSb2中的任一者,而通過使另一端連接于其中一條第一走線Wl,以共用對應的接墊P,可省略用以驅動或讀取位于周邊區(qū)A2內(nèi)的這些電極PTS1、PTS2、ATSal、ATSa2、ATSbl以及ATSb2的芯片的設置,從而降低所需接墊P及所需芯片(未示出)、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數(shù)量及成本。
[0072]舉例而言,本實施例可通過使位于周邊區(qū)A2內(nèi)的周邊第一電極PTS1、輔助第一電極ATSal以及輔助第一電極ATSbl中的任一者與位于透光區(qū)Al內(nèi)的觸控第一電極TSl共用同一個接墊P,及/或使位于周邊區(qū)A2內(nèi)的周邊第二電極PTS2、輔助第二電極ATSa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中的任一者與位于透光區(qū)Al內(nèi)的觸控第二電極TS2共用同一個接墊P,以降低所需接墊P及所需芯片、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數(shù)量及成本。
[0073]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的周邊第二電極PTS2、輔助第二電極ATSa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例如是通過不同的第二走線W2連接至對應的第一走線Wl,而與不同排的觸控第二電極TS2共用對應的接墊P。在走線布局的部分,第二走線W2僅會電性連接于與其共用同一接墊P的那條第一走線W1,并且電性絕緣于其余的第一走線W1。換言之,在圖1A及圖1D中,在第二走線W2與第一走線Wl的交會處X,第二走線W2與第一走線Wl接觸且彼此電性連接。另一方面,在第二走線W2與第一走線Wl的交錯處I,第二走線W2與第一走線Wl彼此電性絕緣。如圖1D所示,第二走線W2與第一走線Wl例如是通過設置于兩者之間的絕緣圖案IN而彼此電性絕緣,且第一走線Wl橫越至少一第二走線W2以與對應的感測電極連接。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令第二走線W2橫越至少一第一走線Wl以與對應的感測電極連接。也即是,第一走線Wl與第二走線W2的上下位置可互換。
[0074]此外,本實施例的周邊第一電極PTSl與輔助第一電極ATSaUATSbl的其中一者也可通過第二走線W2而與其中一個觸控第一電極TSl共用對應的接墊P。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的輔助第一電極ATSal通過第二走線W2而與其中一個觸控第一電極TSl共用對應的接墊P,并且周邊第一電極PTSl以及與其相連的輔助第一電極ATSbl通過第二走線W2而與輔助第一電極ATSal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P。也就是說,本實施例位于周邊區(qū)A2內(nèi)的這些驅動電極PTS1、ATSal以及ATSbl與其中一條觸控第一電極TSl共用相同的接墊P。并且,與輔助第一電極ATSal共用同一個接墊P的觸控第一電極TSl例如是位于透光區(qū)Al中遠離周邊觸控部PTS及輔助觸控部ATS的一側。
[0075]須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在周邊區(qū)A2內(nèi)的這些驅動電極PTS1、ATSal以及ATSbl需與其中一條觸控第一電極TSl電性連接。舉例而言,在其他實施例中,周邊第一電極PTSl也可通過第二走線W2而與輔助第一電極ATSaUATSbl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P,且周邊第一電極PTSl以及輔助第一電極ATSaUATSbl例如是電性獨立于所有的觸控第一電極TSl?;蛘?,位于周邊區(qū)A2內(nèi)的這些驅動電極PTSl、ATSal以及ATSbl也可以彼此獨立驅動。
[0076]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位于周邊區(qū)A2中的驅動電極PTSUATSal以及ATSbl環(huán)繞對應的感測電極PTS2、ATSa2以及ATSb2,且驅動電極PTS1、ATSal以及ATSbl并非封閉的圖案。詳細而言,輔助第一電極ATSal、周邊第一電極PTSl以及輔助第一電極ATSbl例如分別具有開口 01、02、03,且輔助第二電極4了5&2、周邊第二電極?了5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例如分別順應開口 01、02、03而延伸。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可通過調(diào)整這些開口 01、02、03的圖案,以增加位于于周邊區(qū)A2內(nèi)的這些驅動電極與這些感測電極之間的邊緣電容(fringe capacitor)效應,從而在按壓與未按壓的狀態(tài)下獲得較大的電容變化量,而有助于判定周邊觸控部PTS是否被按壓。舉例而言,開口 01、03的圖形例如是曲折蜿蜒(zigzag)的圖案,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
[0077]此外,本實施例還可通過使面積較大的第二走線W2、輔助第一電極ATSal、ATSbl以及周邊第一電極PTSl分別具有多個狹縫S,以改善過程中因金屬熱過程所造成熱應力及阻抗增加等熱積聚所造成的問題。并且,如圖1B所示,本實施例還可通過將輔助第二電極ATSa2、周邊第二電極PTS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設計成中空的圖形。如此一來,除了可改善熱積聚所造成的問題外,還可節(jié)省過程成本。另一方面,如圖2B所示,在自容式驅動的架構下,由于輔助第二電極ATSa2、周邊第二電極PTS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自身進行驅動及感測,因此可通過增加此些電極的面積,以增加感量。
[0078]圖3A及圖3B為依照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仰視示意圖,其中圖3A及圖3B分別只示出位于基板110的不同側的膜層。因圖3A及圖3B是由基板的同一側觀之,所以圖3B中被基板110遮擋的元件以虛線表示。
[0079]請參照圖3A及圖3B,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200大致相同于圖1A的觸控面板100,且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在此便不再贅述相同元件的相對配置關系、作用、功效等。主要的差異在于,在圖1中,觸控面板100的觸控部TS、周邊觸控部PTS及輔助觸控部ATS是位于基板110的同一側,然而,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電極以及感測電極例如分別位于基板的相對兩側。
[0080]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周邊第一電極PTS1、輔助第一電極ATSal、ATSbl以及觸控第一電極TSl位于基板110的第一側(如圖3A所示),且周邊第二電極PTS2、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以及觸控第二電極TS2位于基板110相對于第一側的第二側(如圖3B所示)。當然,圖2A的架構也可同此改變。具體而言,由于圖2A省略周邊第一電極PTSl及輔助第一電極ATSal、ATSbl的設置,且周邊第二電極PTS2及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電性連接于觸控第二電極TS2,因此周邊第二電極PTS2、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及觸控第二電極TS2例如可與觸控第一電極TSl分別位于基板110的相對兩側。在另一實施例中,在觸控面板省略周邊第二電極PTS2及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的設置,且周邊第一電極PTSl及輔助第一電極ATSaUATSbl電性連接于觸控第一電極TSl的架構下,則周邊第一電極PTSl、輔助第一電極ATSaUATSbl及觸控第一電極TSl例如可與觸控第二電極TS2分別位于基板110的相對兩側。另外,周邊第一電極PTSl與周邊第二電極PTS2也可以部分相互重疊;同樣地,輔助第一電極ATSal、ATSbl與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也可以部分相互重疊。
[0081]上述所有實施例中的基板110可以是玻璃基板,以供上述多個觸控部TS、周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多個接墊P、多條第一走線Wl以及多條第二走線W2等電極及線路結構設置于其上,在此一樣態(tài)下,可提供另一覆蓋板與基板110相互結合,例如以粘合的方式,以保護上述電極及線路結構。另外,在覆蓋板上另設置有一周邊裝飾區(qū)(未示出)以遮蓋走線等結構。再者,另一可選擇的實施例中,基板110可以是小于0.25mm的薄玻璃。
[0082]或者,上述所有實施例中的基板110可以是前述的覆蓋板,覆蓋板可包括玻璃覆蓋板、塑膠覆蓋板或其他具有高機械強度材質(zhì)所形成具有保護(例如防刮)、覆蓋或是美化其對應裝置的覆蓋板,覆蓋板的厚度可介于0.2-2mm之間。覆蓋板可為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前述的組合,例如為2.25或2.玻璃,但并不以此為限。另外,也可以選擇在覆蓋板16面向使用者進行操作的一側設置一防污鍍膜(Ant1-Smudge Coating),基板110做為覆蓋板時可供上述多個觸控部TS、周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多個接墊P、多條第一走線Wl以及多條第二走線W2等電極及線路結構設置于其上,并且可以在覆蓋板上界定出周邊裝飾區(qū),并形成一裝飾層(未示出),以遮蓋該些走線等結構。
[0083]再者,上述所有實施例中的基板110可以是一彩色濾光基板(color filtersubstrate),以供與一液晶顯示裝置或與一白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裝置結合。當基板110做為彩色濾光基板時可供上述多個觸控部TS、周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多個接墊P、多條第一走線Wl以及多條第二走線W2等電極及線路結構設置于其上,并且另可以選擇提供一在覆蓋板與基板110相互結合,例如以粘合的方式,以保護上述該些電極及線路結構。另外,在覆蓋板上另設置有一周邊裝飾區(qū)(未示出)以遮蓋走線等結構。
[0084]另外,當基板110欲與全彩有機發(fā)光二極管裝置結合時,基板110可做為一封裝蓋板,可供上述多個觸控部TS、周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多個接墊P、多條第一走線Wl以及多條第二走線W2等電極及線路結構設置于其上,并且另可以選擇提供一在覆蓋板與基板110相互結合,例如以粘合的方式,以保護上述電極及線路結構,并在覆蓋板上另設置有一周邊裝飾區(qū)(未示出)以遮蓋走線等結構。
[008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觸控面板在周邊區(qū)設置有輔助觸控部以協(xié)助判斷周邊觸控部(熱鍵)是否被誤觸,并且在判定為誤觸時關閉熱鍵的預設功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觸控面板可有效地降低因熱鍵的設置而造成誤動作的情況,從而能夠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使觸控部與輔助觸控部及/或周邊觸控部共線,以降低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成本。
[0086]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透光區(qū)以及設置在該透光區(qū)至少一側的周邊區(qū),該觸控面板包括: 多個觸控部,位于該透光區(qū)中; 至少一周邊觸控部,位于該周邊區(qū)中; 多個接墊,位于該周邊區(qū)中; 多條第一走線, 其中該些觸控部通過該些第一走線與該些接墊電性連接;以及 至少一第二走線,其中該周邊觸控部通過該至少一第二走線與至少一接墊電性連接,且該至少一第二走線與至少一第一走線電性連接到同一個接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第二走線連接于該至少一第一走線,以通過該至少一第一走線與該接墊電性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二走線的數(shù)量為多條,且該觸控面板還包括至少一輔助觸控部,位于該周邊區(qū)中,并位于該周邊觸控部旁,該周邊觸控部以及該輔助觸控部通過該些第二走線與該些接墊電性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些接墊電性連接一電路板,以供設置在該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或芯片提供或接收與該些觸控部、該周邊觸控部以及該輔助觸控部的驅動感測信號。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周邊觸控部包括周邊第一電極以及周邊第二電極,該輔助觸控部包括輔助第一電極以及輔助第二電極,且該些觸控部包括多個觸控第一電極以及多個電性絕緣于該些觸控第一電極的觸控第二電極。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些觸控第一電極為驅動電極,而該些觸控第二電極為感測電極。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些觸控第一電極為感測電極,而該些觸控第二電極為驅動電極。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基板,且該周邊觸控部、該輔助觸控部以及該些觸控部位于該基板的同一側。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基板,且該基板具有第一側以及與該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該周邊第一電極、該輔助第一電極以及該些觸控第一電極位于該第一側,且該周邊第二電極、該輔助第二電極以及該些觸控第二電極位于該第二側。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周邊第二電極以及該輔助第二電極通過該些第二走線而與對應的該些觸控第二電極共用該些接墊。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周邊第一電極及該輔助第一電極的其中一者通過該第二走線而與其中一個觸控第一電極共用對應的該接墊。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與該周邊第一電極及該輔助第一電極的其中一者共用該接墊的該觸控第一電極位于該透光區(qū)中遠離該周邊觸控部及該輔助觸控部的一側。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周邊第一電極通過該第二走線而與該輔助第一電極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
14.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周邊第一電極通過該第二走線而與該輔助第一電極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且該周邊第一電極以及該輔助第一電極電性獨立于該些觸控第一電極。
15.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些第二走線、該輔助第一電極以及該周邊第一電極分別具有多個狹縫。
1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輔助觸控部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該周邊觸控部位于相鄰兩個輔助觸控部之間。
17.根據(jù)權利要求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輔助觸控部由一輔助電極所構成,該周邊觸控部由一周邊電極所構成,且連接于該輔助觸控部以及該周邊觸控部的該些第二走線連接于該些第一走線,以通過該些第一走線與該些接墊電性連接。
【文檔編號】G06F3/041GK203658969SQ201320804826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謝其銘, 蘇國彰, 王宗裕 申請人: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