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及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及方法,所述系統(tǒng)包括通過廣域網互相通信的云存儲服務器和接入端,還包括Voip軟交換網關和通訊服務器,所述通訊服務器和所述Voip軟交換網關均接入到移動通信網;所述云存儲服務器,其用于存儲實體手機同步上傳的用戶數據;所述接入端,其用于通過廣域網訪問云存儲服務器上存儲的用戶數據,依次通過Voip軟交換網關、通訊服務器和移動通信網向指定終端發(fā)出通訊請求,并同時響應指定終端依次通過移動通信網、通訊服務器和Voip軟交換網關發(fā)出的通訊請求。本發(fā)明能使任何具有網絡接入功能的接入端接入移動通信網,實現撥打/接聽電話,接收/發(fā)送短信息及多媒體信息等實體電話功能。
【專利說明】一種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互聯(lián)網【技術領域】及電信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及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普及,手機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內容和越來越強大的功能,用戶對手機的依賴也越來越強。當手機由于故障、丟失、遺忘、掉電而無法使用時,將給用戶的工作、生活會帶來極大的不便。典型場景包括:用戶無法接打電話,無法收發(fā)短信;無法查詢、使用存儲在手機中的個人數據,如通訊錄、相冊等;無法使用手機上安裝運行的軟件,如記事本、日程提醒等。
[0003]目前,用戶需要通過的特定的物理介質(如SM卡)、移動通信網絡硬件模塊(如GSM模塊)才能夠接入移動通信網絡,使用電話功能。而具備與手機同樣計算能力、存儲能力、輸入輸出能力、互聯(lián)網接入能力、便攜性的智能設備,因為欠缺相應移動通信網絡硬件模塊,并且無法識別和讀取SIM卡,在用戶遺失手機、手機電池電量耗盡等無法使用實體手機的場景下,不能成為實體手機的替代設備。
[0004]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減少移動電話網絡對物理介質(如SM卡)和移動通信網絡硬件模塊(如GSM模塊)的依賴,降低無線電話業(yè)務與特定硬件之間的高耦合度,使用戶在無法使用原有實體手機的場景下,仍舊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接入移動通信網絡保持在線,并且在其他設備上享用實體手機的基礎功能,并能訪問、使用原本存儲于手機上的用戶數據或應用,并能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對虛擬手機使用的服務進行計費。本發(fā)明即基于此思路,給出了一種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及方法。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及方法,用于解決將實體手機虛擬化的問題。
[0006]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包括通過廣域網互相通信的云存儲服務器和接入端,還包括Voip軟交換網關和通訊服務器,所述通訊服務器和所述Voip軟交換網關均接入到移動通信網;
[0007]所述云存儲服務器,其用于存儲實體手機同步上傳的用戶數據;
[0008]所述接入端,其用于通過廣域網訪問云存儲服務器上存儲的用戶數據,還用于依次通過Voip軟交換網關、通訊服務器和移動通信網向指定終端發(fā)出通訊請求,并同時用于響應指定終端依次通過移動通信網、通訊服務器和Voip軟交換網關發(fā)出的通訊請求。
[0009]其中,所述指定終端可以是手機或固定電話。
[0010]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進一步包括以下改進。
[0011]進一步,所述接入端采用智能設備、軟件應用模塊和/或瀏覽器模塊,所述智能設備又包括計算機、平板電腦、移動互聯(lián)網設備MID和/或可穿戴設備。[0012]進一步,所述接入端采用實體手機對應的號碼發(fā)出或響應通訊請求。
[0013]進一步,所述用戶數據包括通訊錄、通話記錄、圖片和多媒體數據;所述通訊請求包括語音會話請求和信息會話請求。
[0014]進一步,所述Voip軟交換網關采用用戶級交換機(Private Branch Exchange,簡稱 PBX)。
[0015]對應上述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還包括一種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方法,具體有以下步驟:
[0016]數據上傳步驟:實體手機將其存儲的用戶數據同步上傳至云存儲服務器;
[0017]數據訪問步驟:接入端通過廣域網訪問云存儲服務器上存儲的用戶數據;
[0018]通訊步驟:接入端依次通過Voip軟交換網關、通訊服務器和移動通信網向指定終端發(fā)出通訊請求,并同時響應指定終端依次通過移動通信網、通訊服務器和Voip軟交換網關發(fā)出的通訊請求。
[0019]進一步,所述接入端采用智能設備、軟件應用模塊和/或瀏覽器模塊,所述智能設備又包括計算機、平板電腦、MID和/或可穿戴設備。
[0020]進一步,所述用戶數據包括通訊錄、通話記錄、圖片和多媒體數據;所述通訊請求包括語音會話請求和信息會話請求。
[0021]進一步,所述接入端采用實體手機對應的號碼發(fā)出或響應通訊請求。
[0022]進一步,接入端與廣域網之間,以及廣域網與移動通信網的網關之間,均通過sRTP、zRTP、AES或TLS/SSL算法進行加密通信處理。
[0023]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4]一、與實體的手機不同,本發(fā)明能夠使任何具有網絡接入功能的接入端接入移動通信網,實現撥打/接聽電話,接收/發(fā)送短信息及多媒體信息等實體電話的功能。
[0025]二、具有網絡接入功能的接入端可以在移動通信網中,使用同用戶實際擁有的電話號碼一樣的號碼,即在經過身份驗證之后,通過接入端呼出的電話,在被叫方設備先顯示的號碼和用戶實際擁有的電話號碼一致;另一方面,從其他號碼呼叫該號碼的通話,也將在被呼叫的接入端上顯示。
[0026]三、將用戶使用電話中的常用用戶數據從實體手機同步到云存儲服務器,用戶通過可直接通過接入端訪問到相應數據。
[0027]四、接入端與廣域網之間,以及廣域網與移動通信網的網關之間,均進行了加密通信處理,建立了安全的通信連接,使經由接入端的通話和短信息達到移動通信網的安全級另丨J提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實體手機替換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0030]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1]1、實體手機,2、云存儲服務器,3、接入端,4、Voip軟交換網關,5、通訊服務器,6、指
定終端。【具體實施方式】
[003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0033]假定在用戶的實體手機丟失的場景下,需以該實體手機的號碼呼叫指定終端。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給出了一種解決方案,其設計了一種實現實體手機I虛擬化的系統(tǒng),包括通過廣域網互相通信的云存儲服務器2和接入端3,還包括Voip軟交換網關4和通訊服務器5,所述通訊服務器5和所述Voip軟交換網關4均接入到移動通信網。
[0034]所述云存儲服務器2,其用于存儲實體手機I同步上傳的用戶數據。所述接入端3,其用于通過廣域網訪問云存儲服務器上存儲的用戶數據,還用于依次通過Voip軟交換網關4、通訊服務器5和移動通信網向指定終端6發(fā)出通訊請求,并同時用于響應指定終端6依次通過移動通信網、通訊服務器5和Voip軟交換網關4發(fā)出的通訊請求。
[0035]如圖2所示,采用該系統(tǒng)替換實體手機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0036]數據上傳步驟:實體手機將其存儲的用戶數據同步上傳至云存儲服務器;
[0037]數據訪問步驟:接入端通過廣域網訪問云存儲服務器上存儲的用戶數據;
[0038]通訊步驟:接入端依次通過Voip軟交換網關、通訊服務器和移動通信網向指定終端發(fā)出通訊請求,并同時響應指定終端依次通過移動通信網、通訊服務器和Voip軟交換網關發(fā)出的通訊請求。
[0039]通常的電話通信,從一個號碼呼叫另一個號碼,移動通信網在其中經過了路由、交換、中繼等工作,其中路由是指將數據從源號碼直接傳輸到目標號碼。而本實施例采用了Voip軟交換網關,因此路由目的地不再是目標號碼,而是Voip軟交換網關。這是區(qū)別于常用電話通信的重要特點,而除路由目的地以外,通訊請求的在移動通信網的其他路由工作與常用電話通信相同。Voip軟交換網關接收到通訊請求之后,再在自己的網絡(是廣域網或公司局域網等)中再進行處理,路由到接入端。
[0040]Voip軟交網關是一種語首網關,可以連接PSTN網絡、廣域網和/或以太網,把不同終端上的模擬信號通過網關轉換成數字信號,而且加入相應協(xié)議后再進行數字信息的傳輸。當信號到達接收端的時,再通過網關將其還原成模擬的電話信號,最后才能被電話機接收。
[0041 ] 上述數據上傳步驟、數據訪問步驟和通訊步驟可各自獨立進行,也可同時進行,三步驟間沒有特定的邏輯,圖2的箭頭只示意了其中一種邏輯方式。
[0042]基于上述基本方案,本實施例的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0043]一、前期的實體手機驗證及數據上傳過程
[0044]用戶擁有實體手機后,需在移動通信網中,通過一個特定的手機號碼進行身份驗證和網絡接入。
[0045]另外,用戶需通過運行在其實體手機上的支持SIP或H.323等VoIP的信令協(xié)議的通信App,將自己的用戶數據同步上傳至云存儲服務器。其中的用戶數據包括但不限于通訊錄、通話記錄、圖片和多媒體數據等。
[0046]二、數據訪問的實現
[0047]云存儲服務器需接入到廣域網。接入端經過授權的軟硬件和服務,在獲得用戶授權的前提下,可以按一定規(guī)則在用戶的授權時段、范圍等限制下訪問和使用云存儲服務器上存儲的數據。
[0048]本實施例中的接入端只要滿足能接入互聯(lián)網的特性即可,其可以采用智能設備、軟件應用模塊和/或瀏覽器模塊,所述智能設備又可以包括計算機、平板電腦、移動互聯(lián)網設備MID和/或可穿戴設備,所述軟件應用模塊可以是能夠在各種平臺上使用的軟件產品的App,所述瀏覽器模塊可以是能運行在各種可能平臺、操作系統(tǒng)之上的任意瀏覽器。
[0049]接入端可以通過各種接入設備和接入手段,如通過Wif1、Bluetooth等無線網絡接入手段連接到廣域網中,也可以使用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線路等有線網絡接入手段連接到廣域網。
[0050]接入端接入到廣域網之后就可以經過授權,訪問和使用存儲在云存儲服務器上的用戶數據。
[0051]三、通訊實現
[0052]接入端發(fā)起通訊請求,經過運行在廣域網上的Voip軟交換網關和通訊服務器,接入到移動通信網,在接入移動通信網后中,通過移動通信網,利用現有移動通信網的號碼管理機制,呼叫目標號碼所在的指定終端。通訊請求使用與實體手機一致的號碼,即在指定終端上顯示該號碼。同樣地,指定終端也可以直接使用實體手機的號碼向接入端發(fā)送通訊請求,等待接入端響應。這里的通訊請求包括語音會話請求(打電話)和信息會話請求(短信發(fā)送、彩信發(fā)送、圖片發(fā)送等)。
[0053]為保證通訊安全,在接入端與廣域網之間,以及廣域網與移動通信網的網關之間,均通過sRTP、zRTP、AES或TLS/SSL等算法進行了加密通信處理。
[005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廣域網互相通信的云存儲服務器和接入端,還包括VoiP軟交換網關和通訊服務器,所述通訊服務器和所述Voip軟交換網關均接入到移動通信網; 所述云存儲服務器,其用于存儲實體手機同步上傳的用戶數據; 所述接入端,其用于通過廣域網訪問云存儲服務器上存儲的用戶數據,還用于依次通過Voip軟交換網關、通訊服務器和移動通信網向指定終端發(fā)出通訊請求,并同時用于響應指定終端依次通過移動通信網、通訊服務器和Voip軟交換網關發(fā)出的通訊請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端采用智能設備、軟件應用模塊和/或瀏覽器模塊,所述智能設備又包括計算機、平板電腦、移動互聯(lián)網設備MID和/或可穿戴設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端采用實體手機對應的號碼發(fā)出或響應通訊請求。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數據包括通訊錄、通話記錄、圖片和多媒體數據;所述通訊請求包括語音會話請求和信息會話請求。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體手機替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Voip軟交換網關采用用戶級交換機PBX。
6.一種基于網絡的實體手機替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數據上傳步驟:實體手機將其存儲的用戶數據同步上傳至云存儲服務器; 數據訪問步驟:接入端通過廣域網訪問云存儲服務器上存儲的用戶數據; 通訊步驟:接入端依次通過Voip軟交換網關、通訊服務器和移動通信網向指定終端發(fā)出通訊請求,并同時響應指定終端依次通過移動通信網、通訊服務器和Voip軟交換網關發(fā)出的通訊請求。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端采用智能設備、軟件應用模塊和/或瀏覽器模塊,所述智能設備又包括計算機、平板電腦、MID和/或可穿戴設備。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數據包括通訊錄、通話記錄、圖片和多媒體數據;所述通訊請求包括語音會話請求和信息會話請求。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端采用實體手機對應的號碼發(fā)出或響應通訊請求。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入端與廣域網之間,以及廣域網與移動通信網的網關之間,均通過sRTP、zRTP、AES或TLS/SSL算法進行加密通信處理。
【文檔編號】H04L29/08GK103795879SQ201410056747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2月19日
【發(fā)明者】王嘉鑫 申請人:北京華瑞網研科技有限公司